时,中国人民从三个方向向守军发起总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
1949年1月15日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人民在金汤桥会师,完成了“拦腰斩断”的作战目标,切断了守军的南北联系,彻底动摇了其信心,对解放天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金汤桥自此成为天津重获新生的起点。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的居民李景云说:“我今年74岁了,就住在金汤桥附近,听我父亲说,解放天津那天夜里,桥周围都是枪声……我记得那时一到晚上,桥周围一片漆黑,哪像现在灯火通明。”
这座全国仅存的平转式开启钢结构桥梁,现在已成为天津的风景名胜。初夏的夜,行人漫步在桥头、河畔,沐浴温和的熏风,欣赏柔美的灯影,自有一番浪漫;隆冬傍晚,古老的桥梁在点点灯光下呈现融融暖意,给行色匆匆的人类带来平和与温暖。
“你看周围的灯光、桥下的海河,现在金汤桥的景色多美啊,我经常带着孙子晚上出来遛弯,看看夜景。”李景云说。
近年来,随着城市智慧能源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而在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在解放前是没办法想象的。
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领导和组织下,电力工人们守护发电机组等重要设备,为解放后迅速恢复供电和电力工业复苏留下了火种。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在党的领导下,电力工业重获新生,天津城市的电力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电力是民生的保障,是经济的命脉。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全力恢复经济,电力工人们迅速展开维修工作,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受严重破坏的电力网络逐渐复苏。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开始了。20世纪50年代,京津电网建成了我国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北京南苑—天津白庙110千伏输电线路,并对电网实施了统一简化电压等级的升压改造。新中国第一台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在天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成为当时京津地区的主力电源之一。
“二五”计划期间,天津电网取得较快发展,22千伏、77千伏输电线路经过改造全部升压为35千伏、110千伏运行,提高了供电能力,降低了电能损耗,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双丰收”。
1962~1969年,天津先后建成5座110千伏变电站和9条110千伏输电线千伏环网供电。
“那时候多苦啊,冬天在外边一干就是一天。为了把设备建好,大伙都拼了!”今年91岁的国网天津电力退休职工、天津市劳动模范李锡亭回忆说。老一辈天津电力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为天津电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0年,在110千伏供电网络的基础上,天津有计划地发展建设了220千伏供电网络,第一条由110千伏升压至220千伏运行的高压输电线路—君白线,将天津地区的供电能力提高了近3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部署,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天津电力工业乘势而上,用电需求迅速增加,发展超高压和大电网互联迫在眉睫。
1990年,天津乡镇地区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9座,变电容量155.05万千伏安,输配电线亿千瓦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电,结束了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点灯用油,磨面靠牛”的历史。国网天津电力退休职工、全国劳动模范李卫卿回忆说:“那时天津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电员工从早到晚在变电站实施升压改造和线路切改工程。从那时起,群众就不再缺电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天津电力工业步入快速地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大规模的城市电网改造。1999年,天津市中心区
平方千米中低压网络的供电可靠率、电压品质、线损率等运行指标均接近国内一流水平。2002年,天津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500千伏滨海变电站投入运行;
年12月,滨海—吴庄500千伏输电线路全线贯通联网。至此,天津地区建成500千伏环网,主网架结构得到补强。2006年,500千伏东丽变电站开工建设。
年8月,东丽变电站投运,有效提升了天津500千伏电网的受电能力,为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新时代迎接美好未来
2012年,党的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愿景,勾勒了电网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坚强领导下,国网天津电力在滨海新区率先建成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持续为美丽天津建设贡献力量。该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天津市政府落实国家能源发展的策略,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标志性成果。
日,天津市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在电网建设、城市能源互联网、电力公共事业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合作。国网天津电力实施“外电入津”战略,着力解决区域电网发展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新能源接纳能力,推动装备提升与科学技术创新,打造与天津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坚强智能电网。2018年11月
日,天津两座智慧能源小镇创新示范工程方案通过论证。国网天津电力选取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小镇、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大张庄小镇作为示范区域,分别打造生态宜居型和产城集约型智慧能源小镇。2019年,天津吴静500千伏双回线路全线
2020年,国网天津电力推进“新基建”工程建设,供区累计建成公交充电站110座,村村通客运站20
3500辆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每日可服务市民约120万人次。建成了“0.9、3、5”(中心区0.9千米、市区3千米、郊区5千米)充电服务圈,并率先在国内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天津市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服务功能,在过境的京沪、津蓟、荣乌、长深等13条高速公路建设充电站43座、充电桩191台,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打造“京津冀相邻城市1.5小时交通圈”,带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为促进百姓清洁低碳出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三五”期间,国网天津电力促成国家电网公司与天津市政府利用三年时间签署了三大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实施“1001”工程,“十三五”期间投资相当于“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投资的总和。特高压从“引进来”到“落得好”,500
目前,国网天津电力正在加大力度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持天津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能替代。该公司支持天津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立足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统筹业务布局,支持芯片、电力装备、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深化“获得电力”服务举措,提高办电效率和服务水平,慢慢地加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今年63岁的全国劳动模范李卫卿已退休多年。这位变电专业的专家,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变电一线,见证了天津电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975年,年仅17岁的李卫卿走出校园,被分配到天津电压等级最高的变电站—110千伏红旗路变电站。
刚参加工作的李卫卿就赶上了唐山大地震的震时抢修和震后恢复工作。“那一段时间感觉很漫长,恢复设备,紧急抢修,还要随时提防余震。我们在变电站门口的帐篷里住了近半年,直到变电站全面回到正常状态工作。”李卫卿回忆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变电站周围还是一片荒草滩,被当地人称为“北草坝”,格外荒凉。可作为天津电力高压供电公司高级运行技术人员的李卫卿却选择了坚守。
1997年,李卫卿被任命为220千伏海光寺变电站站长。她带领同事编写了《集控中心现场运行规程》,成为天津变电专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名通过技师考核的女职工,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我现在闭上眼还经常想起那时工作的场景。那种情怀,我觉得这辈子都忘不掉。”李卫卿说,“如今,咱们天津电力的变化太大了,电网发展到这样坚强的程度,是我们当时没办法想象的。看到现在天津电力发展的成就,我感到很欣慰。”
多少年来,一代代如李卫卿一样的天津电网员工,全心投入到电力发展事业中,奉献青春与芳华,才有了现在电力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而那一段段往事,终会留在人民心间。
Copyright © 球王会官网|APP下载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41798号-1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